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料下载 >> 正文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细则

为了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根据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方案,制定此实施细则。

     一、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范围

     从2005级全日制高职学生开始,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其他学生参照执行。

    二、实施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机构

     (一)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领导机构

     1、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指导委员会

     2、各系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领导小组

     (二) 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

     1、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

     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是负责推进全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工作的常设机构,也是全院素质拓展计划实施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机构,具体负责推进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各项工作,直接开展和指导各系开展素质拓展证书的记录、认证核实及管理工作。

     组成: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由分管领导兼任主任,由学工处、院团委、教务处、科研处等部门负责人和各系分管主任(书记)组成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院团委。下设素质拓展部执行具体事务。

     主要职责:制定《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填写内容的申报、确认和修改等工作程序;建立和维护全院学生素质拓展成果数据库;发布全院各级组织负责的素质拓展项目菜单;受理学生个人提出的素质拓展证书的补发和内容更正等事务;协调“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各方面关系;指导各系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的工作;统一发放全院学生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负责安排全院学生的素质拓展项目的登记、认证工作;对全院学生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进行最后的认定。

2、系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

      系“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是负责推进各系素质拓展计划实施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各系素质拓展计划推行工作的组织协调,直接指导各班级、团支部开展素质拓展证书的记录、认证核实及管理工作。

      组成:各系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由系分管领导兼任主任,由学生科、团总支、教务科等负责人和各班辅导员。学生会主席、素质拓展部成员、各团支部书记、班长等组成工作小组,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团总支。

主要职责:按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内容的申报、确认和修改等工作程序,组织学生申报填写素质拓展证书;为建立和维护学生素质拓展成果数据库提供数据和信息;发布适合本系学生参加的素质拓展项目名单;指导团支部开展各项素质拓展工作;及时调查了解本系负责落实的各个素质拓展项目的运作情况;指导班级团支部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接受学生的申报,组织本系团支部对申报内容进行核实;负责对学生的申诉提出处理意见;负责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有关内容的认证;负责保管学生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负责本单位证书的及时、准确地填写和认证核实工作。

     3、团支部

团支部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的基层力量,各班级团支部要相应成立“支部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小组”。

组成:小组组长由团支部书记担任,成员由党小组组长、班长、班委和团支部委员以及个别优秀同学代表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本支部团员青年参加各种形式的素质拓展活动;对支部每位成员参加的素质拓展项目进行初级认证,向本系 “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提交相关数据库资料和证明文档,并负责核实每一位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全部内容;向学生传达学院有关素质拓展计划的政策和要求;向学院有关机构提出工作建议,以改进学院素质拓展计划的各项工作。

    三、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内容

    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简称“项目”)共包括六大模块:

     (一) 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

     1、素质要求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政治立场,具有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觉悟;鲜明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道德标准;积极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做贡献的崇高的奉献精神;对人类、对民族命运、对他人关注的意识;具有投身改草、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具有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自强不息、求实创新的优良品质。

     2、实践途径(项目支撑)

     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构筑青年一代的精神支柱;紧密联系青年学生成才热点,开展以提高广大学生理论学习兴趣和水平的理论学习活动。

     办好以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好的团学干部为目的的各级党校、团校、学生干部培训班和专题理论培训班。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吸引力,开展以“学习理论、坚定信念、奋发成才”为主题、突出时代主旋律、思想性强并有一定创意和特色的班级、团支部教育活动;开展以增强广大团员青年团员意识、倡导文明新风的团日活动。

     大力开展以国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活动。

     加强学风建设,大力开展提高青年学生文明道德修养的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开展以表彰先进为主要目的的各类奖先评优活动。

     (二)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1、素质要求

      接触社会,增长见识,接受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增强本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能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洞察能力。

      2、实践途径(项目支撑)

     继续深化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力所能及的扶贫及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以国情教育、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参与的各种社会实践等;以服务社会、服务他人为主题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以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形式进一步拓宽实践渠道,使社会实践活动日常化、阵地化、规范化。

     建设文明校园活动。在学生中重点开展以争做文明大学生,创建文明寝室、文明班级、文明楼栋,倡导文明就餐,建设文明校园的“四文明”活动,“绿化、净化、美化”校园。

     学院和各系提供和开展的各种学生社会工作。

      (三) 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

      1、素质要求

     具有宽厚扎实的专门知识和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能创作一定水平的人文科技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底蕴,对知识结构以及人与自然关系有总体性的把握;具有对新技术、新观念的跟踪和鉴别能力;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思维习惯;具有创新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手段;能熟练掌握一到两门外语和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工具。

    2、实践途径(项目支撑)

    专业素质竞赛活动。广泛开展各类基础及专业学科类知识和技能竞赛(如计算机、英语、网络学科等),促进学生建立宽厚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

    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创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读书氛围。

    人文社会系列学术报告、论坛。定期组织各类专题讲座、报告、论坛等,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

    加强对全体学生科技活动的管理指导,建立和完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大学生科技课题研究小组、各类专业协会及学科兴趣小组共同组成的科协组织。

    进一步完善专业特点突出的学院和各系两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基地的建设,精心组织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系列学术科技竞赛。

    定期开展优秀人文科技作品、各种调查报告评比活动,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在掌握自身专业的基础上,立足社会需求,深入开展成才观、就业观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开展丰富科学知识、了解学术动态等活动。

     以培养科学素质为主题的学生社团、学生学术沙龙活动。

     (四)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

     1、素质要求

    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以及相关的文、史、哲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音乐、美术等艺术鉴赏力。

    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和科学的养生观念;健康的心态和化解压力的方法;了解别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感受,察觉别人的需要,处理好与他人关系的信心和能力;正确评价是非曲直,客观面对身边的人和事;全面而良好的运动技能;具有胜任学习和工作的健康的体魄。

    2、实践途径(项目支撑)

     以弘扬民族文化、倡导高雅艺术为目的,组织开展文学、艺术、音乐、绘画、书法、摄影等创作、交流活动。

     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每年组织校园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开展演讲、朗诵、辩论、摄影、书画、Flash设计、网页设计等比赛,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进一步加强文艺体育等阵地建设,支持大学生艺术团、文艺类社团如书画协会、摄影协会等,体育类社团如武术协会、围棋协会、象棋协会、排球、篮球、足球协会等,面向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种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和竞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协作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其他为广大同学所喜爱、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群众性特点的文化活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服务活动。

     开展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和科学的养生观念的有创意的活动。

     设计、组织和开展有助于培养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协作意识的团队精神、与人相处的沟通能力的班级、系活动。

      (五) 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

     1、素质要求

     通过引导学生加入某一个社团,从事某一社会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使每一个学生从中受益;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不断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得到锤炼,并在不断向他人和社会展示的同时,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提升自信心,为培养健康的人格打下基础。

     2、实践途径(项目支撑)

     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指导和管理,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保证校园文化的主流方向。

     健全各类社团组织,并对社团活动进行积极的引导,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继续加强对各种学生社团实行设立登记、定期年检、活动计划事前申报,大力推进创优评比活动,在全院培育一批理论类、科技类、文艺类、体育类、环保类等形式多样的重点社团,牢固树立社团建设的精品意识,努力培育优秀社团和特色社团,全力支持重点社团,提高社团的整体质量;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建立、活动的监督、指导与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会、学生社团、班委会、团支部等群团组织的工作,在工作中丰富和锻炼自己的能力;拓展各级学生会组织职能,指导各系学生会完善对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干部的管理、培养和使用工作,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和社会工作,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广泛发掘社会资源,积极搭建平台,进一步加强阵地建设,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多的从事社会工作的机会。

     (六) 技能培训与其它活动

     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广泛组织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劳动技能培训。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价值追求和国情现实设计自已的职业道路和事业方向。组织适合就业形势、专业特点、学生需要的各种技能培训,如积极开展外语、计算机、管理、社交、礼仪、人际关系、专业技能等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大力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服务。

     组织学生根据职业导航设计科学合理地安排在校接受教育的内容、方式、途径和目标。在学习进程中开展各种人文、文体、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针对学生就业过程中一些不科学的认识,引导大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与目前的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就业成才观,鼓励他们抓住西部大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和城市社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契机,到西部就业,到农村就业,到基层就业,到中小城市和社区就业,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业,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工作。

     四、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环节

    (一)职业设计指导

     主要是通过成立人力资源开发专家组,采用现代人力资源和个性特征分析的思想和方法,一方面结合大学生所处的社会要素、经济走向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当前人力资源发展需求和人才市场的未来趋势进行分析,为大学生感兴趣的职业领域、职业环境、职业理想、职业特性和职业发展前景提供详细的咨询和资讯;另一方面,对大学生个人的教育基础、家庭背景、知识结构进行了解,特别是要充分尊重和了解学生的个人意愿、能力倾向、个性气质等,借助人力资源科学和管理心理学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测试;同时对大学生个人职业目标和职业领域所在的优秀人才所具有的特性的分析,从而对大学生所处的职业环境和自身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大学生“锁定”职业目标或者确定职业范围,确定大学生完成和实现职业目标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个性行为特征,最终确定大学生个人素质拓展目标体系。

     学生入学后一至二个月内,即应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确定素质拓展目标体系,报系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备案。

    (二)素质拓展训练

     根据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成才需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术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其它有益于学生素质提高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训练和帮助,为学生提供一个不断扩展的素质拓展训练平台。

     1、制定和公布素质训练项目规划。每学期初,院、系“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在充分调查广大同学的需要和反馈意见后,召开素质训练项目计划协调会,按照学院的整体活动安排,对素质训练项目进行规划,制定本学期的《学期素质训练项目名录》,并向学生公布,供学生进行查阅和选择。

     2、项目的开展和组织。素质训练项目的开展,一方面要发挥院、系“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将部分训练项目下放到社团和学生会组织,在各级组织的指导下,自主进行宣传、组织和实施。

     3、素质训练项目记录和反馈机制。通过素质训练项目,大学生得到的是一份类似于教学课程表的一学期的《学期素质训练项目名录》。其中《学期素质训练项目名录》为大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参加素质训练项目提供了指导和参考;而素质拓展原始凭证则为大学生参加素质训练项目提供原始证明。各级“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还要及时了解大学生在素质训练中的情况和效果,及时调整,建立反馈机制。

     (三) 建立认证体系

     建立客观记录学生素质发展变化情况的人力资源评价体系。重点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使“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有形化和显性化,引导和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素质拓展。

     1、具体操作方法。采取以过程记录为主的方式,注重大学生参与素质拓展的过程记录,并记录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上,作为学生课外学分换算认证的基础依据,同时为社会认同大学生素质训练过程提供凭证和参考。

     2、认证形式。我院目前实行书面版,逐步推行电子版。

3、认证的机构。我院素质拓展认证采取三级认证的方式,分别为院级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三级认证)、各系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二级认证)、支部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小组(一级认证)。

4、认证结果与课外学分换算。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对上一学期的素质拓展的情况进行登记、公示和认证,并换算成相应的课外学分,记入个人的学籍档案。

     五、素质拓展认证

     (一)、认证前的准备工作

      1、宣传素质拓展理念、认证方法和程序。每学年初,向入学新生宣传开展素质拓展的理念,介绍素质拓展计划的基本内容,特别是要通过讲座等方式专门介绍整个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情况和认证程序,并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2、发放素质拓展证书。要求认证前发放,每个新生一本素质拓展证书。

     (二)、认证的程序和时间

     1、认证的基本程序:各级认证组织必须按照个人申报、组织登记、核实核查、集中公示、认证确认的基本程序进行认证。

2、系和各班级分别建立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的台帐,对学生参加各项素质拓展训练(活动)进行全面、及时、准确的记录,作为每学期素质拓展认证的基础依据。学生个人建立《素质拓展训练(活动)记录本》,对参加的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即时、逐一记录,由班级或主办单位逐一进行确认,作为个人申报和认证的重要依据。

3、每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由班级集中组织学生个人向系、部认证中心申报,实行逐层认证。由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最终确认。确认结果直接换算成课外学分,记入学生个人学籍档案。

     (三)、 认证工作流程

     1、发布通知。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在新学期开始时,就《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需填写、记载的项目和活动内容发出通知。

     2、个人申报。学生本人应在规定期限内(每学期开学初),由学生挑选本人上学期在素质拓展六个方面最重要的经历和表现,即记录项目(一般每一栏目每学期所填不超过四条),填写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申报表(包括相应的证明材料)报本人所在团支部。

     3、团支部初核。团支部召集支部团员会议或扩大会议对所报内容逐条把关核对,对所报内容不符含实际情况的予以删除,认证核实后,返还申请人确认,再报各系“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

4、系(部)认证中心审核。各系“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组织人员对各团支部上报的材料确认无误后,以团支部为单位进行统一认证。

5、公示期。各系“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将系认证结果在各团支部公示(公示时间为三天,有条件的系还可进行网上公示),接受申诉和同学的监督,收集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并公布处理意见。

6、填写证书。各系在对公示反映出来的问题认真核实、确认无误后,由各团支部统一填写,并由团支部书记签字。填写完毕后,即完成了对学生记录的一次认证,各系“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盖章认证。

 7、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认证。院级认证分学期认证和毕业前认证。学期认证在每学期系级认证之后进行;毕业前认证在学生毕业前统一进行(也可视学生毕业求职需要适当提前),由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盖章(认证页盖公章,首页盖钢印)生效。

(四)、认证的依据

主要有三方面:

1、学院统一组织的活动由该活动的主办单位出具相关证明(加盖公章有效),各系统一组织的活动由本系证明。

2、参加院外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要有院内主办部门或系(部)或院外接受服务的单位的书面证明(加盖公章有效)。

3、获奖证书、正式文件、载有发表文章的报刊原件复印件、参加院外单位活动的书面证明(加盖主办单位公章有效)。

(五)、认证的注意事项

(1) 证书主要记载学生的经历和客观表现,所参加的活动需注明是“组织”还是 “参与” ,所获奖励需注明名称和级别,所发表文章需注明报刊名称及日期。(见《证书填写认证说明》)

(2) 学生如确有重要经历在正表空格内填写不下,可填写在证书 “备注”页中。学生参加活动获得院外认证,也可填写在本证书内。

(3) 若担任其他工作或其他重要经历,认为对自己产生深远意义者也可以当作其中一类进行申报。

(4) 六个栏目可能有相互交叉的地方,填写时应看活动具体侧重哪个方向选择适当栏目。表格的设计以学年为单位。该学年或学期没有任何记录的必须在证书的相应栏目中统一填写“本学年无内容”或“第X学期无内容”字样。

(5) 每学期认证时,应在紧接所有栏目的最后一项记录项目的后面注明“第x学期共x项”字样(“X项”中的“X”大写)。

 (6)  认证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真实、准确、规范的原则,要特别警惕和避免敷衍草率和虚假记载两种倾向,维持认证工作的严肃性和证书的权威性。

 (7) 《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中的各项内容不得随意更改。如确需变更的,需另购证书,原证书作废,经由系认证中心查证后方可修改。

 (8)  证书由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统一发放。学生在学院期间,素质拓展证书由各系“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统一管理,统一填写,统一编号,学生毕业前不得存放在学生本人手中。

 (9)  关于《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填写规定和注意事项的解释权,归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

 (六)、信息反馈与检查与监督

 1、各单位在进行素质拓展认证的过程中需按要求组织和汇总材料,做好各项活动资料的存档工作,以学年为单位向上级认证中心递交素质拓展认证工作报告和总结。

 2、《证书》须按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填写,不得涂改,凡违背事实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按照有关院规院纪严肃处理。

3、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对各系认证的素质拓展证书每学年抽查二次,核实其填写内容的真实性,并以适当形式将抽查结果在全院公布。

4、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箱,接受同学监督,负责对同学反映的情况进行核实及监督,保护举报人的利益。

举报电话:0722—3809958

 (七) 强化社会认同      

 1、社会结合。所开展的素质拓展训练尽可能与社会结合,提高素质拓展证书的社会认同度。

 2、社会宣传。社会宣传的目的是让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内涵和 《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作用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3、市场认同。市场认同就是指在人才就业市场上,《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重视,成为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

本实施细则解释权在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